洛阳国宝大厦

   日期:2021-09-10     浏览:301    

洛阳国宝大厦在建筑形态上采用塔楼配以裙房的方式将建筑功能组织起来,同时将塔楼与裙房用较统一的立面肌理融合在一起,使得建筑在城市空间中具有鲜明、整体的形象。立面为简洁的现代风格,光洁的石材与玻璃结合金属幕墻,既遮挡太阳辐射,又满足视觉要求及外观通透效果,达到节能和提升室内环境品质的整体性作用,同时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力,成为崭新的城市地标建筑。

背景

包豪斯设计学院(

Staatliches Bauhaus

)在德国的魏玛市建立

100

年后,我们依然深受其发展和传播的创新设计方法的影响。即使是在一个世纪之后,

8000

公里之遥,设计学院的核心建筑理念

Neue Sachlichkeit

(常被译成“新客观主义”),经过不断的迭代发展,被完美地融合进了洛阳国宝大厦的设计中。

“新客观主义”的核心特征就是将理性的功能主义作为建筑设计的最高目标。其重要的理念之一,就是建筑的主体要以尽可能高效的方式实现其目的或功能,但这并非就是人们通常认为的纯粹的极简主义或机械的设计。

例如,虽然

20

世纪

20

年代的新客观主义社会住房试图提供最低限度可接受的居住条件,但在当时的背景下,这更多的是提高标准,而不是出于限制或减少的目的。即使是在今天,如果对这些住宅区进行快速的调查,都能发现它所提供的宜居特性在今天都很难完全找到。

onkel Toms Hütte

住宅小区

,

柏林,

1926

年由

Bruno Taut

设计

包豪斯设计学院学生宿舍楼,

1926

年由

Walter Gropius

设计

“新客观主义”最核心的理念是寻求用理性和一致的方案来解决建筑的问题,这种方式,将建筑更多地视为过程而不是产品,因为通过这种方法,建筑解决方案只有在功能、背景、目标和技术的逐步分析之后才会呈现出来。我们对国宝大厦的设计就是这样的过程。只有通过对方案的理解,对洛阳新区内项目所在地与周边的关系的理解,才能够实现这个项目的标志性意义。

功能性要求

国宝大厦的基本方案要求包含办公和酒店的双重功能。这是一种并不常见的建筑类型,在塔楼中主要的设计取决于它们的垂直位置:酒店位于办公室之上或办公室位于酒店之上。每种方案都有自己的优势,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客户也要求留出一部分办公区域供他们自己使用,而且要设置在顶层,所以最简单的方案是把两种类型的办公室放在顶层,位于酒店的上方。

但是,

当地的城市规划部门所设定的建筑高度,不允许我们将所有的办公用的建筑单层堆砌为一个“

I

”形塔楼。我们的解决方案是扩建酒店楼层,创造更多的“

L

”形结构,既能保持办公室楼层的最佳设计,又能将所有允许的建筑区域纳入高度限制之内。

为办公用途而优化的“

I

”型塔楼结构,无法在限高的情况下得到足够的建筑面积。

L

”型塔楼结构,将酒店区域延伸出去,在限高的情况下,容纳了所有功能区域。

在这个项目中,靠近地面的楼层还需要容纳一家银行和一些零售商店,而且每个功能(

酒店、出租办公室、客户办公室和银行

)区块都要求相对独立,与外部分开。在这样的四边的塔楼中,合理的做法是将四个入口分别布置在每一边,但在国宝大厦的项目中,由于建筑位于一个背靠大型住宅区的角落里,这意味着只有两边“面对”外部街道,所以只能在面对街道的两边设置有效的入口。

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将所有的商业、办公区域和银行都设置在北侧,而将酒店的入口专门设置在东侧。因此,酒店有自己的标志性的入口区域,可以更好地安排下车等礼宾服务。为了避免混淆,两个办公区的入口最初被合并为沿着北侧进入一个大的中庭空间的单一入口,随后通过各自独立的电梯大堂将出租办公室和客户办公室之间的入口分隔开来。银行有自己的入口,在靠近中庭入口西侧的位置,以保持其在功能层次中的位置。

建筑两侧的四个功能入口的位置设定,需要平衡各方的特定需求,并考虑它们如何适应不同的功能层次。

因此,国宝大厦的功能组织是一个理性思考的结果,我们在创造建筑的基本形式的同时,考虑了各种功能的基本关系、规划法规的限制以及入口的要求。接下来是对场地和环境的更全面的分析,从而使这种建筑形式更加深入地适应特殊的城市环境。

场地及环境

国宝大厦位于洛河和黄河交汇处的河南省洛阳市,一个拥有

650

万人口的城市。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被列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然而,自元朝

(1271-1368)

开始,这座城市的人口总数呈下降趋势,城市的重要性也有所下降,直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它才重新成为一个重要的重工业中心。

如今,洛阳的经济更加多元化,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地方交通枢纽。同时,洛阳拥有几个王朝时期的城市的遗迹,一些历史悠久的寺庙,以及附近的龙门石窟(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都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和旅游中心。

世界遗产之一的龙门石窟是洛阳的城市名片。

具体地说,项目地块位于新中央商务区的边缘,处于洛龙区的中心地带,大致位于市中心东南方向。有趣的是,这个地块与新中央商务区有着特殊的关系。总的来说,新中央商务区的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可以说是汉朝洛阳历史布局的反映。因此,如果新中央商务区代表古代洛阳,那么沿东西向主路的项目地块,就是新中央商务区的西大门。

汉朝洛阳建都时的城市规划(公元

23

年到

190

&196

年)。

洛阳洛龙中央商务区城市规划图。

即使以现代的标准来衡量,同样的“门户”关系也是成立的。该项目位于开元大道的一端,开元大道是该地区的主要商业道路,沿街两侧布置有商业塔楼方阵。项目地块位于这一系列商业塔楼的末端,在空间上又有所分隔,赋予了它相当大的城市意义。此外,正是新中央商务区的西端,直接连接了洛阳北郊机场的快速路,以及从龙门石窟向南的路线。

因此,无论从空间、形式还是动线、门户的角度来看,该地块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块周边高层建筑。

地块附近商业楼宇。

概念设计

包豪斯建筑的现代主义遗产强调的是过程而不是产品,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我们建筑设计的下一个阶段,其他项目亦是如此。

尽管现代主义有时被认为是一种“风格”,但在现代主义如何对待设计上,仍然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差异:现代主义不是强加在建筑上的一套既定的风格惯例,而是努力把“风格”作为一种原始风格,从建筑的功能组织中,根据建筑所处的环境,引出“风格”。

这种情况被归结为一句格言

“形式服从功能”。但这在某种程度上过于简化了现代主义方法,意味着对任何给定的建筑项目都有一个“标准”或几乎“数学”的解决方案。显然,如果是这样,所有现代主义建筑都将以相同的建筑形式为每个条件相似的项目提供相同的解决方案。当然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从包豪斯开始,现代主义也包含了人文元素。

我们对国宝大厦的具体理解和设计基本上遵循了这些原则。对项目的分析后,我们提出了特殊的“

L

”形建筑,对场地的研究也确定了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因此,这个位置上的建筑将会与相邻的中央商务区内的长排塔楼分开。它不需要与这些建筑竞争,甚至是采取一种“更冷静”的态度,并有一个更一致的统一形式。

我们最初的概念之一是沿着长轴设计“

L

”形“主框架”,以便平衡各种补充功能,这些功能通过方案的进一步演化,附加到主要的建筑形体上。这包括两个屋顶机房,一个屋顶网球场和一个屋顶庭院花园。我们还发现,通过在“

L

”的尾部延伸框架,可以为酒店入口创造一个受保护的空间。框架的精确配置经过了大量的研究,以确定如何最好地将其与内部的“

L

”形联系起来,同时创建一个令人满意的整体轮廓。

框架下包含的各种功能区域。

后边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处理框架内剩余的前立面和后立面的问题。我们通过不同的模式和设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后决定使用重叠的框架,使设计更统一,同时创造巨型外观。此外,它可以更好地定义酒店入口通道、中庭和屋顶的三个功能空间。

方案过程立面。

最终方案立面。

设计过程

建立概念只是开始,甚至有些人会认为,这是最简单的设计阶段。如何将一个概念始终如一地发展成现实的建筑是复杂的。包豪斯学派虽然通常被认为主要是一种理论或知识运动,但实际上是非常强调“动手”的,他们的大部分课程都致力于材料和技术。设计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一种创造高效、实际、有用的对象和建筑的方法。

包豪斯课程设置。

我们对国宝大厦的设计,重点在立面的技术方面,为公共区域创造一致的设计,并制定相应的景观设计。为了保持包豪斯的遗风,我们努力使每一项都高效、实际和有用。

立面设计首先通过一系列关于如何最好地表达重叠框架的研究,进一步发展了重叠框架的概念。我们认为重要的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区分这两组框架:首先是颜色,整体拱形框架的色调更暗;其次是形状,内部框架的轮廓略显多面,暗示着较轻的质量。每一个框架都被赋予了更大的定义,通过边缘框架的轻微扩大,在这些形状的周围创建了微妙的重点。

立面框架研究。

这些框架与底层玻璃幕墙的关系,以及该系统的基本比例和运行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关键点。为了更好地将框架表达为“框架”,或者更具体地说,作为突出强调建筑体量的元素,重要的是让它们看起来更像是漂浮的,或者在某种程度上远离后面的幕墙。通过创建一个更深的重叠的轮廓,我们创造了更深的阴影线,从远处看,肋框平面与后面的玻璃幕墙被巧妙地分离。

框架与幕墙研究。

幕墙分区的比例也非常重要。为了不干扰或冲突基础幕墙格局与覆盖格局的框架,设计需要非常有规律。这是一个复杂的任务,因为幕墙需要满足不同的需求:

窗口的位置和开口的大小

人们从站和坐着的位置都要有清晰的视角

幕墙剖面和平面研究。

幕墙比例研究。

室内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设置在建筑的“

L

”形高段和低段之间的大型中庭空间。这对整个设计很重要,因为这个区域在两个相邻的体量之间形成一个清晰的间隔,最令人信服的做法是让一个开放的空间完全穿过建筑的另一侧。当然,空间仍然需要封闭,因此我们建议使用最轻的丝线玻璃,以创建尽可能透明的围护结构。中庭的另一个方面是上部的动线需要,以便连接两侧功能空间。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系列轻型廊桥的方案,通过在每个廊桥中加入柔和的拱,使得桥梁更加轻盈。由此产生的室内设计是这些特征和元素的直接表达,非常符合包豪斯的原则。

大小体量之间的中庭空间。

中庭室内概念设计。

对于景观,我们寻求的设计将与整体建筑设计紧密相连。在研究了许多线性设计之后,我们确定了一个变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将建筑锚定在场地上,就像

CPU

锚定在电路板上一样。这种方法预留出一个较大的硬铺装区域用于设计“工作”区景观,即动线和停车,同时还允许在周边不同的区域种植保护性植被,并通过对主路铺装进行一定的聚焦,谨慎地设置入口的位置。

景观内的建筑。

结论

包豪斯建筑永远地改变了我们设计的方式,尤其是建筑的设计。上述对洛阳国宝大厦设计过程的描述,是包豪斯

100

年前提出的用理性思维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案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寻求一致的“完整”设计,通过每一个步骤和每一个尺度来阐明一个单一的想法或概念。

也许,再过

100

年,包豪斯学派的原则将依然适用。当我们进入可持续建筑设计时,具体的元素和技术可能会有所不同,但理性的创作过程将保持不变,这将是包豪斯的不朽遗产。

建成效果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技术成果
推荐技术成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