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热点资讯

市政景观建筑设计:云南大理洱海生态廊道5号驿站/案例

来源:腾讯网2021-11-12 14:54560

设计:三文建筑-何崴工作室

环洱海生态廊道建设是洱海海西区域治理的重要举措。通过对沿洱海蓝线150米内的违法建筑进行肃清,形成了海西生态廊道,缓和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样为游客接近洱海、欣赏洱海提供了契机。

风帆驿站(5号驿站)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镇下鸡邑村的一块南北向梭形场地,南北长约84米,东西宽约26米,建筑面积195㎡。既可以是建筑,更可以被定义为艺术作品,一个与洱海的水、天、风、人有关的装置。

场地东侧紧邻环海自行车道,道路对面是生态湿地和距离约50米的洱海;西侧临近鸡邑村及大片农田,可远眺苍山。场地是天然洼地,原始标高比自行车道及周边农田低大约1.5米,周边景观并没有特别之处,朝向洱海方向又有树木遮挡看海的视线,这给设计带来挑战。

洱海休渔以来,传统的白族帆船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海面上的的点点白帆和参差的桅杆也成了人们久远的记忆,令人不禁扼腕叹息。驿站设计灵感来源于对大理白族传统帆船的回应,表达对“临水而渔”的传统生活的纪念。

设计利用场地高差,在背对洱海一侧将所有功能性空间埋入半地下,通过屋顶覆土实现隐藏;暴露在路人视野中的是一面高9米,宽14米的帆,张扬的树立在洱海岸边,如同一件雕塑。帆的布面采用白族传统扎染图案,蓝与白的色彩和大理的天空形成呼应。在设计中,帆是可以更换的。未来,可以结合不同活动更换图案,使建筑成为媒介。

驿站建筑具有三部分功能空间:位于半地下覆土的公共卫生间和休闲吧,及耸立在山丘上的观景台。设计团队通过对场地高差和建筑覆土的处理,形成了不同功能空间的使用动线:东侧在临近自行车道边设置坡道,引导人们登上观景台;覆土建筑中部断开,平面呈八字形的石砌墙围合出通道,通向位于西侧、面向苍山的室外空间,及公共卫生间和休闲吧。两条路径分别对应登高观海人群和休息人群,动线明确相互不干扰。

建筑主要的功能空间藏于山丘下面,入口在西侧,背向自行车道,相对安静而私密。主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采用当地砌石工艺;卫生间和休闲吧分别采用了U型玻璃和高透玻璃作为采光介质,形成不同程度的私密性,也符合各自的功能要求。

建筑屋顶是倾斜的,覆土后形成了面向绿道和洱海的微地形。游人可以在这个绿丘上散步、坐卧,交谈。观景台及风帆装置耸立在绿丘之上,成为区域的标志。它们由6根钢结构桅杆支撑,风帆由双面悬挂10幅定制扎染图案的户外帆布组成。通过Z字形的坡道,人可以到达位于6.5米标高处的观景平台。

公厕功能齐整,设置有男女卫生间、母婴服务室、残疾人卫生间。空间使用蓝色瓷砖为主要材料,色彩与休闲吧统一。考虑到卫生间采光及私密性需求,设计团队采用了磨砂U型玻璃作为立面采光。外部看来,U型玻璃的朦胧半透和毛石墙面的粗粝形成有趣对比。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头条